2008-01-11

深根換翅膀

我喜歡這句話,甚至感動到熱淚盈眶:
媽媽不祈求上蒼杜絕「不對的人」、「不好的事」出現在孩子身邊,但願他懂得選擇與反省,永遠自強不息。

其實培養正確的判斷能力,才是真教育!不論是面對人生的抉擇,或是財務的判斷能力,擁有足夠的選擇能力,對我們來說才是長久之計!


內容摘錄自《醬子就可愛--不生氣媽媽練功筆記》一書,時報文化出版

八月三十日那天清早,兒子坐著校車開學去,也從此開始住校新生涯。

早在七月末,就隱約感覺我這媽媽的「人生新頁」,就要開啟了,因為兒子變得好忙。

他和一群即將一起上高中同班的同學們,透過MSN開始交朋友。新生訓練後,每天回家都很興奮,趣事多到像說不完。他熱切盼望早早天亮,以好趕去上課。他給我看其他同學的部落格,竟然幾個同學都說:「怪了!這一生從沒像現在這麼期待開學!」然後,他們又相約去看電影、聽音樂會……。「青春荷爾蒙」把每天變成歡慶,他們不餓也不累。

他和一群上電影課的哥哥姊姊阿姨叔叔們一起去拍電影,忽而說要去台大攝影棚,忽而又要趕赴中和什麼市場「出外景」,日常生活版圖一下子急速擴張。

他常去光顧的租片店老闆,以時薪三百聘雇他作兒子的鋼琴家教,而後又幫他介紹親戚的兒子、鄰居的女兒等等「新客戶」,轉眼把他從頑皮小子提升為,儼然已「有份工作」、「會賺錢」的「大人」了!

「住校」對這樣的兒子來說,當然是一個正式告別「童年」的獨立儀式。聽說兒子明明可搭三、四十分鐘校車通勤,而我卻選擇讓他住校,朋友們大多露出一副不可思議、外帶一點怪罪的表情說:

「妳捨得啊?再說,這年紀的孩子很容易變壞,正需要大人盯在旁邊……。」

住校是和兒子討論過後一致的決定。想當年我十五歲,就自己用帆布袋扛著棉被遠從鄉下到台北讀書,爸媽連我落腳何處都不知道,一學期也才返家兩三次,比起來,兒子住的是校舍,每周末都回家,這有什麼困難的呢?高中離家,自己洗衣疊被打理三餐,不是很好很自然嗎?

我把朋友們的疑慮說給兒子聽,他嘿嘿笑了兩聲,搭著我的肩膀說:「這個妳完全不用擔心,真要擔心的話,應該擔心我會不會把別人的小孩帶壞才對。哈哈哈!」他說,他不明白,為什麼天下媽媽老愛把自己的孩子想像成清白綿羊,而把別人的孩子看作陰暗野狼?

兒子這麼一說,我聽了其實也有點心虛。打從七月開始,我就不時囉哩八唆地耳提面命種種「住校須知」。有個朋友的兒子到中部上學,在宿舍加入群架,還搞到上法庭,我以此為鑑,諄諄告誡他必須遠離任何形式的暴力,以免傷人傷己。不意,這讓他笑得更放浪:「不會啦!人家在打群架的時候,我們三個愛美的男生會在寢室裡敷面膜!」

兒子的室友都是同班同學,來自中部,一個據說是國中管絃樂團指揮、優秀的伸縮喇叭手,一個據說得過全國武術冠軍,舞劍技藝超群。媽媽暗想,跟練武的在一起,安全好歹有點「保障」吧?哪知兒子說,他曾問那位「少年劍客」,要是遇到壞人該怎麼辦?「劍客」居然嘻嘻笑答:「觀察一下四周逃命路線,拔腿快跑,然後,喊救命啊!」

呵呵,媽媽要從何操心起?又怎麼操心得完?孩子的人生如天上來的長江水,日夜滔滔前進,此去是他的老師同學,和每一個因緣際會裡的人與事,在一吋吋修砌他的堤岸,作母親的早已是只能沿河默默注視流水的多情人了。

媽媽不祈求上蒼杜絕「不對的人」、「不好的事」出現在孩子身邊,但願他懂得選擇與反省,永遠自強不息。媽媽信仰泰戈爾說的:「當生命的琴弦都調好時,天主啊!祢的每一個撫觸都發出愛的樂章!」怎麼「調琴弦」才是真正重要的,媽媽再多情都防備不了世間無常的撫觸。

「孩子小的時候要給他深根,長大了則給他翅膀。」據說這是一句印度俗諺。從深根到翅膀,這天差地遠,對孩子來說,可能不過是脫殼、破繭的一個迴旋,那力量那麼飽滿、興奮,但對媽媽來說,那卻是好長一條悠悠心路,最矛盾徬惶、也最艱苦拉鋸的一段,大概就是剛渡過的國中三年吧!

孩子離家這幾日,不知怎麼,我竟感到心情輕鬆,還抽空去逛了百貨公司的夏日最後折扣。感覺好像終於「畢業」了,回顧歷來成績,雖沒什麼輝煌的獎狀得以傲人,但勉強應該都及格、All Pass了,「庶幾無愧」!

我當然知道,「媽媽大學」可沒這麼好混,我得有心理準備,孩子的翅膀可能會帶我到更廣漠無依的考場,去面對更高深難測的考題,但,再說吧!在「秋裝全面上市」以前,就讓媽媽再放放暑假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