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點時成金 整合時間與金錢資本,開啟您的財務IQ
作者:Lloyd Watts 譯:何宗懿
佳句摘選:
1.要成為有錢的途徑是,投資會替你產生淨值和增加你的被動收入的資產,一定要超過只投資在你還要居住的房子上,同時,將你的支出維持在較低的水準。(P.72-73)
2.財務陷阱:(P.76-84)
(1)累積消費貸款去買一些擁有品,像車子、家具、電視、音響等。
(2)規律的消耗儲蓄去買擁有品。
(3)混淆儲蓄與投資。
(4)購買會引發支出的擁有品。
(5)容易自滿以及缺乏財務教育,就是沒有學會除了房子以外的投資項目。
(6)不關心和缺乏判斷,什麼是好的投資標的的警覺性。
心得感想:
如果"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曾經衝擊過你舊有的財務思維習慣,那麼這本書將有助你真正將新的思考習慣深植你的呼吸。當我們對於"現金(錢)流(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管理像呼吸一樣自然時,我們的頭腦對於累積財富的思考習慣就會幫助我們判斷適合投資的機會,從而做適合自己累績財富的投資選擇與決定。--引自本書封底結語。
這一個月來,我的腦袋中不斷地被導入不同的財務思維,也不斷的衝擊我原有的觀念。要作到像作者所說,像呼吸一樣自然,我想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就一般人來說,"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是被根深蒂固的植入在腦袋中;但最近所接觸到的訊息,都說房屋是負債而非資產。或者應說,要有足夠的"閒錢"來支付從房屋所支出的費用,包含貸款、水電、瓦斯費等,當你不需要再因為房屋所必須要支出的錢而煩惱或是想辦法時,它才能被定義為資產。
時間就是我們最大的資產,頭腦就是我們最原始的資本。從小開始培養財商腦袋,在時間累積下就會逐漸成型。所以現在家長都希望從小就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也有很多父母從小就幫孩子累積財富(例如保險、定存、基金等);我在認同這種想法的同時,也同時有另一種想法:如果都幫孩子們準備好,那他們之後的觀念還能正確嗎?他們知道財富是怎麼累積來的嗎?還是他們認知就是時間到了,就有一筆錢等著他們接收呢?
從小培育觀念,也有可能長大之後覺得錢來的容易...但也有可能長大之後,覺得錢得之不易,則會好好珍惜並延續下去。
孰對孰錯?這完全考量在父母親的智商,該如何教導孩子。這真是一門不容易的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